这几天的微博热搜真是给全社会一种拔凉拔凉的感觉:
近段时间裁员降薪的重锤接连砸向各行各业,许多头部互联网大厂被曝裁员10%—30%,薪资大幅缩水,“裁员潮下的打工人应该怎么办”话题一度登顶热搜。
不仅如此,正在进行“裁员接力”的还有大量处于成长阵痛中的中大型跨境电商公司。
据知情者爆料,业内某跨境公司裁员80%,目前仅剩100多人在维持,过去的一年多已经亏了3000多万。尽管公司这一年多来一直在反思并持续改进,但亏损的口子仍越撕越大。整个行业都在亏损,头部的几家亏损几个亿的都有。
在知无不言跨境电商论坛上,一位入行五年的30岁亚马逊运营诉说了她近期的迷茫:18年接触亚马逊,19年出来单干,创业失败还欠了十几万债,20年靠买口罩还清了债务。很喜欢运营这份工作,但压力大、提成低、不稳定,很担心自己未来会失业。
有业内人士分析了老运营被裁的主要原因:
这类人年龄大抵都上了30+,他们早些年吃尽了红利,许多都是挂着主管、经理的头衔。但当铺货模式不再那么可行,大卖都往更精细化的运营方式转型,整个行业的洗牌,他们的转型脚步难免跟不上更年轻的一批人。
跨境打工人A:“几十人的公司就裁了10个人,铺货的老板说全部不要,调整公司方向。”
跨境打工人B:“我做了3年多了,从铺货到精品都参与了,也被通知裁员了。房贷、车贷、婴儿贷深深的无力感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起来。”
跨境打工人C:“今年公司散伙了,一面感慨大环境不好,一面许多公司不再招人。已经整夜整夜的焦虑,失业对中年人来说,就是灭顶之灾。”
有卖家留言表示,跨境电商这个行业受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,政治形势、经济大势、供应链、汇率、平台政策、知识产权等等,可以说这是一个看起来利润可观,实则到处都藏有雷区的行业。
事实上,经历了去年平台封号潮的洗牌,以及正在经历的疫情反复影响下,在订单数量锐减、运费居高不下、疫情外溢的情况下,员工工资、房租等花销只出不进,裁员成为了公司最直接降低成本的策略之一。
22年的跨境电商还好做吗?
在知乎上搜索跨境电商话题,第一条就是:22年的跨境电商还好做吗?
可以说是每一个新手卖家的灵魂发问了。
不过,你要是去年在知乎上也搜索过“跨境电商”,会发现第一条也是:21年的跨境电商还好做吗?
辩证地看,行业周期的低谷与挫折阶段也不完全是坏事。一是竞争对手存量降低,很多玩家会被洗出去;二是竞争对手增量减缓,很多潜在的对手不会再入场;三是可以重新认识和反思自己。
当前所有的阵痛都是成长的必然,能坚持下来的最后一定能站稳住脚。
在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发展的今天,跨境电商被列为数字强国下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新引擎,承载着扩大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国内外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,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行业变革,我们看到的是“机遇与挑战并存”。
Snow想说,在全球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,各行各业都大受影响,不管是卖家老板还是跨境打工人都不要太过沮丧,面对“失业焦虑”,面对未知,越是面对艰难现状之时,越要保持头脑清醒,冷静思考,探索出确保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下的解决路径。
分享一位业内人士的建议与大家共勉:
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,都有走了狗屎运有特别赚钱的几年,赚钱不是因为你能力强而是风来了,这个不是常态,风走了就会打回原形,这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。把赚来的钱如何保留下来,做到保值增值是一门学问,也是一辈子的必修课程。
资料来源:微博卖家投稿、知无不言、卖家之家、知乎
0 条评论